您好!欢迎访问中山人文社科网!
专题专栏

黄振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色与实践展开
——浅析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之核心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3日  点击:5344  作者:
  

 

    关于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有诸多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报告中有“五大理论创新”,也有专家说有“七大创新”、“八大创新”甚至“十大创新”。到底有少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具体到细节问题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但对于一些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取得共识是必要的。本文认为,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创新就是在理论上极为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他方面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基本框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中,尤为重要的是将它”的地位作出了清晰表述。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十八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逻辑上,“只有……才……”这种句式表示的是:前者为后者的必要条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非常之高。十八大报告还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备条件”做出论述,这主要体现在“八个必须”和“三个自信”之中。除此之外,十八大报告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清晰的理论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新”在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括起来就六个字:道路、理论、制度。所谓“道
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谓“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谓“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是方向问题,回答的是“往何处去,往哪个方向走?”。理论是“如何沿着方向走”,理论是地图,是行动指南,回答的是“怎么去、怎么走?”制度解决是如何促进合作,如何带领和激励大家沿着同一个方向走。制度解决是激励与合作问题,回答的是“为什么愿意干?怎么带领大家一起干?”。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少数先进分子有积极性,干不成;要让绝大多数人都有积极性,愿意追随先进分子走,必须得要靠制度。
    道路、理论与制度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就变得清晰而
立体、就是“一竖(道路)、一纵(理论)、一横(制度)”。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提出。最先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2011年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十七大报告也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只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的最具体的是政治制度,就是“三统一、四制度、五不搞”中的“四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应该是未来政治体制改革设定了基本边界。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多了28
个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这28个字,可以做三重解读。首先,中央比以往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也提生态文明,但生态文明没有单列成章,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专章单列,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要求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表明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已经深化。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中山的全民修身行动可以十八大报告中找到新的理论依据和支持,就是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全民修身行动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次,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逐步实现”。这为中国当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等三大差距突出,基尼系数扩大现实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释放出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张力。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讲清楚了,它的边界越来越清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在哪?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进行了界定,主要体现在实践特色、
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等四个方面。首先是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莫尔的乌托邦,也是不是康巴内拉的“太阳城”,而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将超过50万亿人民币,达到8万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2003-2011年,中国GDP平均实际增长10.7%,这种增长速度,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在人均预期寿命方面,改革开放前仅为66岁,2011年已经提高到的73岁,到2020年至少还可以提高2-3岁。这些都体现了实践特色。
    其次是理论特色。理论特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
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当今世界上1万多个政党中,最重视理论,最重视对自己成员进行理论武装的,当之无愧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都在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成果。
    再次民族特色。民族特色就是用中国思维、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在国际关系上,中国现在提“和平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再提“和平崛起”,因为 “崛起”,给人以攻击感,容易让周边国家产生敌意。 “和平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姿态。
    最后是时代特色。时代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具有时代性。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就体现了与时俱进,体现了思想解放。上世纪80年代,对市场经济是谨慎地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90年代的时候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开始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以前人家称吴敬琏先生为“吴市场”,现在称他为“吴法治”,就体现了这种变化。目前有人开始强调“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温家宝同志推荐党员干部要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丰富的时代元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如何展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侧重的是在理论和逻辑进行界定。马克思认为,历
史和逻辑是统一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如何展开也做出了清晰的阐述,这主要体现在“三总”——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论断,主要是论证我们该干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下中国国情的基本判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国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至此,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体现了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中山去年党代会报告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了高度一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前
没有用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这种提法。用的比较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时,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界定清楚。十八大报告通过“三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如何展开做了清晰的交待。这对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中山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50152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