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历史功勋,充分发挥本馆作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重要功能,本馆策划推出“中山精神百年传”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全国孙中山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主讲,拟进一步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普及推广。
2025年10月13日上午,“中山精神百年传”第五场讲座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东强主讲。安东强教授以“从制度脉络重新理解辛亥革命”为题,以新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为引,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观点新颖、内容翔实的学术讲座。
安东强教授
安教授从“制度脉络”的定义出发,介绍了金毓黻所言研治中国史“应以研究典章制度为中心”的观点,进而说明了从政治制度脉络来认识和理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恰当性与必要性。在讲座中,他首先梳理了陈锡祺先生、章开沅先生等前辈学者在革命史的建构及文献整理方面对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做出的贡献,并进一步阐明了如何将人物与事件置于整体联系的历史脉络中,以揭示其关键的历史枢纽作用。安教授以“伦敦蒙难事件”“清政府查禁《民报》事件”“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的政治影响”等多个生动的实例呈现了晚清时期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言行背后的制度运作形态及其结构性变迁,指出应将辛亥革命视为全球革命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具体表现。
最后,安教授鼓励青年学者要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不断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实现“革命史”叙事的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勇于尝试历史学的“宏大叙事”。
在互动环节,本馆员工与讲座观众积极与安教授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讲座现场
安东强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典章制度研究、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大学与近代中国研究。 著有专书《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孙中山史事编年(第2卷)》《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及编纂《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资料集》(第一辑10册),参与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典志·教育志》与《清史·史表·学政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发表《1905—1911年孙中山的海上革命之旅》《清政府对孙中山的认知及侦缉机制》等多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