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山人文社科网!
年度总结

市社科联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1日  点击:5258  
  


    一、2012年总结

    今年,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团结和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构建大社科格局,并结合全民修身行动和文化强市建设,在理论宣传、社科普及、课题管理、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水平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以来,市社科联迅速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先后组织机关人员收看十八大开幕电视直播盛况,召开机关专题学习会议;举办“中山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社科专家围绕十八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各抒己见;举办“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十八大精神培训班”,加深了全市社科工作者对十八大报告的理解和领会。12月初起,组织社科专家和青年骨干陆续在《中山日报》发表《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推全民修身上新台阶》等10多篇理论文章;在“社科之窗”网页滚动播放十八大宣传标语并开辟“社科专家笔谈十八大”专栏;《中山人文社科》杂志从第四期起开设十八大专栏,率先发表相关理论文章6篇,向广大市民进一步宣传和解读十八大精神。

   2、多形式开展理论宣传和理论研讨。组织社科专家学者,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论坛、讲座等形式,探讨和解读全民修身、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广东精神的要义。3月初,组织社科专家在《中山日报》、《中山商报》的全民修身专栏论修身与学雷锋。6月,与有关部门联合主办“城市论坛”,省市社科专家与百名市民探讨“中山人如何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10月起,担任市“两建”统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之一、市场监管体系专家咨询专责小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工作。11月,组织社科专家围绕“孙中山思想与修身立德”、“廉洁城市与营商环境”等问题开展座谈。此外,组织社科工作者在微博发布修身格言、修身感想、修身见闻等,传播修身行动的正面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专家学者到各直属机关、镇区、学校等基层单位讲授修身之道,授课已近300场(次),听众人数超过30000人,反响较好。

    7月中旬,与省社科联、澳门历史学会等联合主办“纪念郑观应诞辰170周年学术报告会”,来自内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深入解读郑观应的思想与实践,为推动广东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启示。8月,协办全民修身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珠海以及中山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为纵深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把脉开方。

    (二)加强社科普及和阵地建设,常态化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1、认真举办社科普及活动。紧扣我市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一周年的契机,围绕“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与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的主题,精心策划2012年社科普及活动,包括开通中山“社科之窗”网页,首发“中山与中国近代化丛书”并送书下基层,建立第一批人文建设基地,启动第二批社科人才入库工作,面向全国征集中山市社科联会徽等,活动从9月开始持续到10月下旬。同时,26个基层社科组织及有关单位举办了孙中山生平事迹展、“香山文化与和美中山建设”读书讲坛、税法书籍进校园等60多项社科普及活动,社会反响热烈。通过这些活动,逐步构建起科学化、常态化、品牌化的中山地方特色社科普及体系。

    今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咀香园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张延杰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中山温泉宾馆被评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主编的《中山与中国近代化》(丛书10册)获评为“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申群喜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年初,咀香园社科普及基地还获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努力加强社科宣传阵地建设。今年,《中山人文社科》杂志开辟了“全民修身”、“热点关注”、“纪念郑观应诞辰170周年”等专栏刊登相关理论文章,供广大社科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学习参考。9月初,在中山文明网开通“社科之窗”网页,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市乃至全国的社科理论信息、学术动态、工作经验和最新成果,打造一个更具时效性和知识性的全市社科工作宣传平台。全年,积极向省社科联《广东学术通讯》、市委办、市委宣传部《中山宣传》、市文明办《全民修身简报》等部门和刊物报送社科工作信息超过100条,截至11月底,被《广东学术通讯》采用14条,《中山宣传》采用12条。

    (三)加强重大课题研究,加大咨政服务力度和人文理论支撑

    1、紧扣热点组织课题研究。完成2011年市社科规划立项课题评审工作,共评出“优”等次课题2次,“良”等次课题16项,“中”等次课题4项,暂缓结项课题1项。开展2012年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工作,共收到申报项目130项,最终立项23个课题(资助课题15项,自筹经费课题8项),其中管理类课题9项,经济类8项,文化类4项,教育类2项。选题紧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政决策的难点问题以及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逐步从基础性研究向实用性研究转移,从前瞻性研究往解决经济社会突出问题方向倾斜,进一步提高服务决策水平。认真组织社科工作者参与省级学术成果评比,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市孙中山研究会会员欧阳白果撰写的《孙中山土地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获广东省法学会2012年房地产理论与法律实践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2、及时探索全民修身理论体系。全民修身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民修身行动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要求市社科联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全民修身行动开展理论研究,为全民修身行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为此,上半年市社科联及时组织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中山全民修身行动长效机制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全民修身活动研究》和《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实现方式与途径研究》这3个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并于5月底顺利结题。随后,《中山社科月报》推出专刊全文载发这些课题并及时送市领导参阅,同时上载到“社科之窗”网页上,为我市更好地开展全民修身行动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也为今后探索研究全民修身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力推进本土特色课题研究。继续深化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历史文化名人和本土特色人文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弘扬工作。今年我市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孙中山信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为了配合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社科联迅速与上海社科院达成课题合作协议,及时启动了“孙中山研究学术成果索引”(暂名)课题,同时向市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捐赠了近200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社科专著,为深化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推进孙中山学术研究做了积极的贡献。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舞在他乡》课题顺利结题,该课题对具有三乡本土特色的打工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稳定我市外来工队伍产生了积极作用。

    4、加大课题成果转化力度。4月初,与上海社科院合作“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系列课题顺利结题,陆续出版了《中山人与中国近代化系列丛书》,包括《中山人在上海史料汇编》、《永安公司与上海都市消费(1918-1956)》等十册。该丛书通过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对中山百年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彰显了中山特质,最大限度寻找了中山人的“根”和其深厚的历史贡献,填补了中山本土缺乏近代化历史丛书的空白,让广大市民在重温中山辉煌历史的同时建立起更为广泛的文化认同。继续与上海社科院联合开展《新新百货公司》、《大新百货公司》课题研究,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以期对中山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经验。编印《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研究报告(2011)》,将2011年的优秀课题汇编成册,寄送给有关单位和社科工作者,提高成果的利用价值。12月初开展2010-2011年度优秀社科成果奖申报工作,目前收到论文类申报作品8份,论著类作品3份。

    (四)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科工作的服务水平

    1、以“走转改”推进机关自身建设。近年来,市社科联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引领下,深入贯彻“走转改”,逐步探索出一些新做法和新经验,在社科界受到了广泛关注。9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科界“走转改”——广东省中山市社科联的探索及启示》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市社科界“走转改”的做法。重视理论学习,根据学习制度和计划,落实党支部中心组和全体机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围绕庆祝建党91周年主题,抓好党史党建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赴虎门参观鸦片战争硝烟史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杨善洲》、《先遣连》等多部廉政电影,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党建活动推进机关业务工作深入开展。将“走转改”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全民修身行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了机关志愿者服务队,在阜沙镇卫民村、东升镇高沙社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助学、“七•一”中秋挂点村慰问和帮扶困难家庭,切实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夯实机关服务基层的基础,提升机关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2、强化社科人才队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继续多渠道拓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来培养人才,立足需求来用好人才,拓宽渠道来激励人才。在认真总结首批社科骨干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社科骨干的培养工作,向各基层社科组织和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推荐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第二批备选人员的通知》(中社联通[2012]9号),目前收到人才推荐书84份。 4月,组织青年社科骨干代表赴上海社科院与当地社科专家开展课题工作座谈交流,为提高我市社科骨干的课题研究水平搭建学习平台。带领青年社科骨干赴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调研文化名城建设经验,增强他们对我市文化建设的创造性思考。继续给社科工作者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时政报刊、理论读本等学习材料,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十八大精神、广东精神、社会建设、全民修身行动、香山建县860周年等理论座谈会、学习会、报刊笔谈以及有关学习考察活动,促进交流进步。6月,由我会推荐的梁士伦、申群喜、劳汉生等多名社科专家当选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其中申群喜获选为副主席,进一步发挥社科专家人才队伍“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五)加强基层社科组织队伍建设,发挥社团、分会、基地的枢纽作用

   1、壮大基层社科组织队伍。6-7月,市社会诚信建设促进会、市演讲与口才学会相继成立。9月,继率先在基层成立社科联分会、社科建设基地后,又在瀚海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岭南藏珍中山私藏”艺术品展厅、广东云峰画苑(中山南区)成立了第一批人文建设基地。

    2、规范工作联系制度。出台了《中山市社科联信息上报制度》、《中山市社科联工作交流和调研制度》,建立基层社科组织信息员工作QQ群,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社科信息的报送工作,拓宽和畅通了与基层社科组织的沟通渠道。同时,深入大涌、东凤、横栏、坦洲等分会调研,加强交流联系,指导他们开展课题研究。派员或安排专家学者参加基层社科组织的各种社科普及活动、学术年会、研讨会等,提高其活动质量。5月底和12月初分别举办基层社科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外出考察等形式,提高全市社科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对近五年来广东省各地市以上社科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特别对我市社科联在创新基层社科管理及服务的经验做法作了介绍。

    二、2013年工作设想

    (一)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根据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有关部署,举全市社科界之力,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座谈、笔谈、论坛、讲座等形式,为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高潮做出贡献。同时,应结合中山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尽快推出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为群众释疑解惑,为政府建言献策,为中山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提供理论支撑。

    (二)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着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成效。继续围绕十八大精神、全民修身行动等主题,开展课题研究、专家座谈、理论宣讲等学术活动;继续深化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历史文化名人和本土特色人文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弘扬工作,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及时推出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的课题成果,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三)以“走、转、改”活动为平台,创新社科普及形式。结合全民修身行动,继续办好和创新社科普及活动,编撰通俗社科读物,利用修身学堂等平台普及道德理想信念、道德诚信、法律人文等。团结和发动基层社科组织及有关单位深入基层,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进一步铸造富有中山地方特色的社科普及品牌。

    (四)以构建大社科格局为抓手,着力加强社科队伍的建设。拓展工作思路,创新管理形式,凝聚社科人才,培育社科队伍,壮大基层组织,引导他们在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50152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9号